闽鹭公考实测发现:福建省考行测行程问题采用比例法求解,可节省60%以上计算时间。此方法通过建立速度、时间、路程的等比关系,规避复杂方程运算,实现高效破题。
比例法解题依赖三个基本关系:(1)速度比恒定,路程比等于时间比
适用场景:两人同时出发,速度保持不变
操作公式:S₁/S₂ = T₁/T₂
福建真题应用(2024年):甲从A地到B地用4小时,乙速度是甲的1.5倍。求乙用时?
比例解:速度比甲:乙=2:3 → 时间比 甲:乙=3:2 → 4÷3×2≈2.67小时
(2)路程相同时,速度比等于时间反比
典型题型:往返问题、多次相遇问题
核心公式:V₁/V₂ = T₂/T₁
案例速破:上山速度30km/h,下山速度50km/h,求平均速度?
比例解:上下山路程相同→ 时间比=50:30=5:3 → 平均速度=2S/(5k+3k)=2×30×50/(30+50)=37.5km/h
针对福建常考的复杂场景,需掌握比例升级应用:
速度变化分段比,按速度变化点拆分路程段;计算各段路程比(路程=速度×时间);根据总路程比例求未知量。
2023福建真题:汽车前2/5路程开60km/h,后段开80km/h,全程平均速度?
解法:
设总路程5S → 前段2S用时T₁=2S/60,后段3S用时T₂=3S/80
速度比=60:80=3:4 → 时间比=2S/3 : 3S/4=8:9
平均速度=5S/(8k+9k)=5S/(17S/48)≈70.6km/h
相遇追及比例链
环形相遇:相遇时间=周长÷速度和
往返追及:追及次数=快慢速度比×时间÷周长
福建特色题(跨海大桥场景):甲乙在10km跨海大桥两端相向而行,甲速4m/s,乙速6m/s,求第二次相遇位置?
比例解:
速度比4:6=2:3 → 路程比2:3
第二次相遇共走3×10km → 甲走30×(2/5)=12km
距起点12-10=2km
比例法虽快,需警惕三大易错点:
单位统一前置
福建题常混用km/h与m/s(如隧道题)
操作规范:
看到"隧道长1500米""车速108km/h" → 先化108km/h=30m/s
(1)参照系确认
流水问题必用公式:
V顺=V船+V水
V逆=V船-V水
解题口诀:"水流影响速度差,往返时间比反比于速度比"
(2)比例基准锁定
避免动态量混淆:看到"提速20%后时间缩短" → 原速:现速=5:6 → 原时:现时=6:5
闽鹭公考总结:比例法解行程问题的本质是建立运动关系的数学映射。掌握正反比基础模型、动态比例升级应用、避错三原则,可在平均90秒内破解福建行测行程难题。此法尤其适合应对省内高频出现的跨海大桥、山区公路、轮渡航行等特色场景,助考生在速度竞争中赢得关键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