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言稿该不该写称谓和落款?

闽鹭公考
2025-07-03

福建省考申论考试中,发言稿是常见的应用写作题型的考生常纠结于是否要写称谓和落款。其实,这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,闽鹭公考为你详细分析。


一、常规场景需完整呈现


在正式的发言场合,发言稿通常需要包含称谓和落款。称谓是对听众的礼貌性称呼,能快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,比如面向“各位领导、同事” 的发言稿,开头需写 “尊敬的各位领导、亲爱的同事们:”。落款则用于明确发言者的身份和发言时间,体现发言的严肃性和规范性,一般由 “发言人姓名 / 单位” 和 “日期” 组成,如 “XX 部门 张三 2024 年 X 月 X 日”。例如在政府工作会议上的发言、企业年度总结会上的汇报发言等,完整的称谓和落款是基本要求。

发言稿该不该写称谓和落款?


二、特殊情况可灵活调整


某些非正式或简短的发言场景,称谓和落款可适当简化。像小型座谈会上的即兴发言、小组讨论中的观点分享,若发言对象明确且氛围轻松,开头可用“大家好” 代替完整称谓,结尾也无需单独标注落款。还有些题目会明确要求 “不必写称谓和落款”,此时需严格按照题目指令执行,避免画蛇添足。例如申论题目中注明 “只写发言稿正文即可”,就无需额外添加称谓和落款,专注于内容表达即可。


三、结合题目要求判断


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判断的核心依据。若题目明确提及“面向 XX 群体发言”“在 XX 会议上发言”,通常需要写称谓;若要求 “以 XX 身份撰写发言稿”,且未特殊说明省略落款,就应包含落款。同时,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,若字数紧张且题目未强制要求,可优先保证正文内容完整,适当简化称谓和落款的表述,但核心要素不能缺失。例如在字数有限的情况下,称谓可用 “各位代表:” 代替冗长表述,落款可简写为 “发言人:XXX”。

掌握发言稿称谓和落款的写作规律,能让答案更符合规范。在备考时,可结合不同题型多加练习,培养根据场景灵活调整格式的能力。闽鹭公考希望考生们能精准把握题目要求,在写作中做到格式规范、内容得体,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