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考行测的逻辑判断部分,这两种题型,却因考查方向相反,常让考生混淆。闽鹭公考深耕福建公考辅导,深知快速区分二者对提升解题效率的重要性,下面为大家分享实用方法。
无论是削弱还是加强,都需先理清题干的论证结构:找到论点(结论)、论据(支持论点的依据)以及二者之间的论证关系。削弱题的目标是“降低论点成立的可能性”,而加强题则是 “提高论点成立的可能性”。例如,题干论点为 “某品牌防晒霜能有效防晒”,论据是 “其含有的成分 A 能阻挡紫外线”。若要削弱,需说明 “成分 A 无法有效阻挡紫外线” 或 “存在其他因素影响防晒效果”;若要加强,则需补充 “成分 A 的防晒效果经过权威测试验证” 等内容。明确目标后,就能带着方向分析选项。
削弱与加强的核心差异在于选项对论证关系的影响方向。削弱项通常从三个角度发力:一是直接否定论点,如“该防晒霜不能防晒”;二是切断论据与论点的联系,如 “成分 A 的含量过低,无法发挥作用”;三是提出反向论据,如 “使用该防晒霜后仍有人被晒伤”。加强项则相反:一是直接肯定论点,如 “大量用户证明该防晒霜防晒效果好”;二是强化论据与论点的联系,如 “成分 A 的防晒原理已被科学证实”;三是补充正向论据,如 “该防晒霜通过了最高等级的防晒认证”。通过判断选项是 “拆桥” 还是 “搭桥”、“否定” 还是 “肯定”,能快速区分其作用。
提问方式是区分二者的直接线索,需仔细审题。削弱题的提问常包含“质疑”“反驳”“削弱”“无法支持” 等词,如 “以下哪项最能削弱上述论证?” 加强题则常用 “支持”“加强”“前提”“假设” 等词,如 “以下哪项最能加强上述结论?” 此外,部分题目会出现 “不能削弱”“不能加强” 的问法,需注意此时要排除掉符合削弱或加强特征的选项,选择无关项或相反作用的选项。通过圈画提问中的关键信息,能在第一时间明确题型,避免因审题失误而选错。
快速区分逻辑判断中的“削弱” 与 “加强”,需结合论证结构、选项作用和提问方式综合判断。通过针对性练习,能提高对二者差异的敏感度。闽鹭公考始终助力福建考生攻克逻辑判断难关,让大家在行测考试中高效解题,取得理想成绩。